新闻动态
马云:管理要像农民种地一样!
日期:2019-03-30 浏览 116

01

人才培养和训练体系

是最关键的

马云强调:

“公司的产品是人,人不提升、员工不提升、干部不提升,产品哪怕提升,将来也会掉下去。一个企业,要看你的人才培养和训练体系有多好,这个很关键。”

马云一直把人才培养看的很重。

他在不同的场合都表示过:如果一个组织,没有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,就会非常危险。

这个道理很简单,如果没有人才培养体系,新人进来之后都得从头摸索,而且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,全靠个人悟性,这样的组织,很难发展起来。

一个没有人才培养体系的组织也可能会过于依赖某些个体,如果知识都装在部分人的头脑里,那么组织对于这些人的依赖是无以复加的,如果这些人有变动,则组织会蒙受巨大损失。

所以,人才培养体系是衡量组织能力的重要标杆,没有人才培养体系的组织,也许能「大」,但谈不上「强」。

 

02

做企业要像农民一样

要活的好、活的久

在演讲中,马云强调:做企业要像农民耕地一样,不要追求做的大,而要追求活得好,活得久。

这句话和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:要在天晴的时候修缮房屋,要在年轻力壮的时候生养儿女。说的是一个意思。

做管理,不要贪图眼前,而是放眼全局。

这个话说出来大家都认同,但是落实到具体实践中,真正这样做的人少之又少,根本原因在于大部分人是「痛苦驱动」(Pain-Driven)的,而非「远景驱动」(Vision Driven)的。

也就是说,大部分人不是预见到什么要发生人们才会提前做什么,而是在事到临头,不得不做的时候,人们才会去做。

马云在强调这与点的时候,其实就在告诫管理者,一定要有预见性。



想要预见,并不容易。

在过去2018年,我们见证了很多风口的诞生,但是也目睹了经济发展浪潮下,更多人,更多企业被无情的淘汰,甚至没有人记得它曾经存在过。时代的风口之下,多少企业和个人也只是成为风险的注脚。

要有预见性最简单的一个小方法就是戒掉「马上就要」的毛病,比如你希望三年后苹果树结果,那么今天就要种下小树。最近看到有报道说,Facebook 创始人马克·扎格通常会以「一个世纪」的长度去思考问题。

所有,要培养出预见性,就一定要学会延迟满足。

03

农民看天

好或不好都要做准备

马云说:

“农民看天,有丰收年,灾难年,做企业永远有好有坏的年份,这没什么大不了的。好的时候,去准备不好的时候,不好的时候,去准备好的时候。”

 这句话讲的其实是价值观的事情。

前几年在新闻里看到马云屡次谈起价值观,谈到很多艰难的选择都来自于对于价值观的捍卫,不以为然,以为是作秀。

现在管理时间做的越来越久,就会发现看起来还是自己当初学浅才疏,认知高度不够所致。

不管外界环境如何,都做好自己,随时准备,这就是一种自强不息的价值观。

我们都知道,价值观一致,利于目标一致,行动一致。少很多内耗和不必要的说教。价值观是基础,做人做企业都如此。能找到共同价值观的一群人一起前行,很有运气。

真正的价值观就是被员工所珍视的行为和技能。

04

多反思自己

多思考自己的失败

农民种地,腐烂的大树是土地的营养,而管理者管理的营养,则来自于不断从失败中学习。

“我们不仅要反思自己的过错,更要分享自己的过错,敢于分享自己过错的人是了不起的人,敢于分享自己失败的企业是了不起的企业。”

在工作中,我发现了一个错误的观念。

有不少管理者允许下属「去犯错」,认为犯错就是成长。

其实并不是,犯错的一个前提是自己一定要懂得反思,知道从错误中学习,不去犯同样的错误。如果只犯错,但从来不知道反思,不知道改变、调整和进步。

这个就如爱因斯坦所说的:「所谓疯狂就是做相同的事情,却期望不同的结果。」